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矿能资源依赖进口、新旧动能交替、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制约因素,加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迫切要求通过高水平开放构建畅通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平台企业治理应留足创新空间 如何鼓励地方和企业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的治理方式,尤其是自身提升治理水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清晰的答案。最近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地方性意见、条例或法规,其中有些侧重保护消费者隐私和国家数据安全,有些则侧重保护企业数据权益。
每个地方经常会看到有一些领导人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另一方面,平台要对入驻该平台的成千上万的企业以及若干亿的消费者进行监管,它需要去维护平台上企业之间的市场秩序,包括治理制假售假等问题。数字经济不仅涉及技术问题,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后,由产业革命扩大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地方政府领导人也可以具有企业家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从问题导向的角度来看问题。
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将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现在有一些问题不大清楚,比如有人提出要对平台企业的算法进行监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运用战略思维对我国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竞争优势作出的精辟概括,充分体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彰显,为我们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对于我们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背景下有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战略思维更是不可或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我们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正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出的概括和总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坚实基础、培育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凝聚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些又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保持策略的灵活性,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实现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辩证统一。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正是因为有这五个方面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在2020年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解决不了该问题,仅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不够的,因为基础在于创造财富和供给。
现在的95%以上的消费品是工业制成品,是前期投资的结果。天使基金在创业投资中经常用到,但种子基金严重缺乏。一些人谈到投资就认为是增加了生产能力,由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总体上已是买方市场,他们就认为既然供过于求,也就不该投资了。在这些方面加快投资,就是创造消费条件和消费对象,它不增加生产能力但却能拉动消费,所以在这个角度也应该为投资正名。3、建立支持投资的金融长效机制 要使得投资能够有效的展开,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更不是权宜之计,因此需要讨论怎么建立支持投资的金融长效机制,其中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要加快推进天使基金的发展。因为任何的质变都是在量变中产生,即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同时质变蕴含于量变之中。
还有人认为,投资必然促进经济过热,要防止经济过热就必须抑制投资。第三种是基础设施投资,是提供公共品为主。
从历史角度来说,没有投资,没有扩大再生产,也就没有经济社会的进步。如果经济继续下滑,稳就业面临的压力将会更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也有过投资过热引致经济过热的情形,但中国并不一直在经济过热中发展。最近十多年来,一些人对投资的功能存在误解。
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梳理清理念问题,把投资当做权宜之计,就将出现大的差误和折腾。大家应该把投资弄清楚,正如马克思所讲的,人类再生产的本质是扩大再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再生产才有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便是农产品,无论是粮食、瓜果还是水产也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没有投资,消费品从何而来?各个企业展开投资,自然要进行社会调研,如果某种消费品严重供过于求,他们就不会投资这些产品,而找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进行投资,所以投资结果也就提升了人们的消费结构。马克思认为,扩大再生产是人类再生产的本质。
要研发关键性核心技术,就必须要有能够激发长期投资的机制,所以,二者不是矛盾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种种子就是把人们的灵感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如图纸、模型、文件等。
实际上,从投资的结果看,投资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生产性投资,投资的结果是形成生产能力。2、投资助力稳增长 谈到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理念问题。
二是推进长期债券发展。实际上,大量核心技术的创新,有的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在这长时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支持。
也有人认为投资和创新是一对矛盾,认为投资就是在原有技术上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好似创新活动不需要资金支持便能允许。一些人认为投资和消费相对立,如果强调投资作用就会挤占消费,如果要提升消费就必须弱化投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观点。历史上的确有过这种现象。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的压力大,要解决这一难题,应以稳增长为前提。
第二种是消费性投资,投资的结果是形成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在推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投资,扩大不了生产能力、就业岗位等,经济就难以增长。
没有种出大量的种子,创业就会失去抓手,只有种出来种子,把种子变成现实的产品,通过各种实验才能实现产业化,但中国种种子的机制还差得非常远。投资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它可能发生的过热问题,我们当时都及时采取了一些政策,所以重要的是调整思路。
不过,三四月份的消费增长率在下行,预计往后几个月还将继续下行,仅靠拉动消费需求恐怕是不够的,或者难度非常大,由此,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按照目前的估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因此,要新增就业岗位1100万个,就需要保证GDP增长5.5%。
评论留言